|
老龄化社会养老成社会关注焦点时间:2020-05-25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,老年人口已近2亿,如何养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。国务院常务会议 近日提出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”,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,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 村养老服务倾斜,并发挥好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。 养老难题,需要多层面、多渠道解决,其中金融、财政领域就有很多“潜能”可挖。从本期起,我们 将连续推出“养老之忧怎么解”系列报道,介绍财政、金融如何参与养老市场以及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, 探讨如何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,促进养老产业更好发展,让每个人的“老有所养”都能好梦成真。 ——编 者 以房产为抵押,按60%抵押率,老年人每月从银行贷款最高能达2万元 家住浙江宁波的夏老先生年逾六旬,与老伴生活在一起。二老共拥有两套住房,一套自住、一套闲置。 “我每月有一笔退休金,但是金额不高,老伴以前做生意,退下来后没有收入了。我们老两口就指着这笔退 休金生活,还是挺紧巴的。”夏老先生说。 去年初,夏老先生在银行办理了一项“以房养老”业务,将其中的一套住房抵押出去,向银行申请了一 笔10年期贷款,贷款按月领取,用于日常的生活消费。房产按照当时的市价估值大约为200万元,银行按照 60%的抵押率折算贷给他120多万元。在10年的贷款期限里,夏老先生夫妇每月从银行领取的金额大约在1万 元。 “有了这笔钱,我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,平时花费、出门旅游甚至住院看病,都不用跟孩子伸手了。” 夏老先生说,孩子们有自己的住房,自己留着这么多房子也没多大意思。房子抵押后,如果子女将来想收 回,还能按照当初核定的价格,还本付息把房子拿回来,就算将来房价涨了也不吃亏。 目前,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不高,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即使是在相对较高的北京,平均每月也仅为 2773元。很多老人退休后的收入,要比在岗工作时明显“缩水”。老年人辛苦了大半生,养孩子、还房贷, 积蓄不多,退休后除了房产这笔财富外,现金收入减少,但请人照顾、看病吃药等花费有增无减。而且,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,一对年轻夫妇上面有4位老人,养老全靠子女显然也不切实际。 “‘以房养老’能将老人的未来资产价值提前变现,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,是一种商业 化的补充养老工具。”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秋霖说,“以房养老”在国外已成 熟运行,在我国也已提倡多年。通过“以房养老”,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房产抵押或转让给银行、保险公 司或专业养老机构,由这些金融机构支付老人的养老费用,以解决老人们的养老金不足问题。 国内商业银行也在尝试推出此项业务,只要年满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,可将自己名下的房产做抵押, 经银行评估后核定一个贷款总额度,然后按月从银行获得不超过2万元的贷款,这些贷款可用于各类日常 消费、生活费用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等养老用途。 此外,老年人的子女也可以作为借款人,以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,从银行申请贷款供父母养老。如 果借款人最后不能偿还贷款,银行将房产出售,所得收入用来偿还贷款本息,剩余部分再归还给借款人。 除了银行推出的养老按揭贷款以外,一些保险公司、养老机构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也推出“以房 养老”业务。在南京的一些老年公寓,凡在本市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、超过60岁以上的孤残老人,可以 将房产抵押给养老机构,自己则免费入住老年公寓,老人去世后房屋产权归养老机构。上海公积金管理中 心也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“房产转让”,65岁以上老人可将自己的产权房卖给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房屋 买卖交易,一次性收取房款,房屋再由公积金管理中心返租给老人,老人可按租期年限将租金一次性给付 公积金管理中心。 老人们不信任:“机构把房子卖掉卷钱跑了,上哪儿找他们去啊?”产品设计不合理:“最起码要保 证把老人养到老,不能半路再折腾”。 然而,在这几年的实际运行中,“以房养老”市场规模一直很小,除少数金融机构开展外,大多机构 仅仅在观望。即使已经开展这项业务的银行,也是鲜有人问津,申请者寥寥。 这项在国外发展成熟的业务,为何在我国频频遇冷?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不少老人对“以房养老”机构不信任,不敢轻易把房产抵押出去。湖南退休公 务员李云林了解了这项业务后,心里直犯嘀咕:“房子可是家里的重要财产,随便交给谁能放心吗?再说, 一抵押就是十年、二十年,这家企业能正常运行多久还不知道呢!万一把房子抵押给他,机构把房子卖掉 卷钱跑了,上哪儿找他们去啊?” 陈秋霖指出,“以房养老”机构的信用确实是个大问题。目前,我国市场上还缺少成熟、专业化的商 业机构来开展这一业务,机构和客户之间很难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。加上一些地方曾出现过在和老年人正 式签约之前,机构将老人的房产提前出售,使老年人权利受损,更令老年人望而却步。 现有产品设计不合理,也让老年人顾虑重重。在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某银行的营业网点,李荣杰老人 正在等候办理业务,说起“以房养老”他就直摇头:“这个业务听上去就不太靠谱。无论什么样的产品, 最起码要保证把老人养到老,不能半路上再折腾。 现在贷款期限只有10年,可老人一般不止活10年,那10年以后我们怎么办?要是房子被收走了,不 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吗?不然,就得拿钱从银行把房子赎回。话说回来,如果我们有这笔钱,还用得着 向银行贷款吗?” 不少老人都有房产要留给后人的传统观念,也使得这项业务难以推广。70多岁的张桂玲老人家住北京 来广营,每月养老金不到2000元。她说:“我自己就有一套老房子,将来还打算留给孙子结婚用呢。养老 金少,自己生活差点、吃点苦不算啥。北京现在房价涨得这么快,有房子还是留着比较合适。不然孩子们 还得交高首付去买房,贷款了还得给银行高利息。” 应当为“以房养老”机构提供担保或者再保险,根 据房地产市场发展和人均寿命变化情况设计产品。 “未来随着老年人群结构的变化,参与机构的逐步成熟,‘以房养老’市场会逐渐走上正轨,规模会 不断扩大。”陈秋霖认为。 陈秋霖分析,现在进入养老阶段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左右出生的人群,数量和规模都不大,他们房 产不多但子女却比较多,养老问题基本就是由家庭子女承担了。而今后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,50后、 60后甚至70后成为主要养老人群,他们的房产相对较多,但是从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那儿得到的养老帮助 会很少,这时就需要从社会上的金融机构寻求帮助,以便将不动产变为现金,满足养老需求。 陈秋霖建议,政府应当为开展“以房养老”的机构提供担保或者再保险,以政府信用增强商业机构和 老年人之间的信任,同时加强对这些商业机构的监管,防止出现损害老年人利益的情况发生。 “‘以房养老’产品设计合理,才能真正具有市场活力。”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说,目 前市场上的产品有些就是10年左右的贷款期限,这样的产品设计过于简单,也没有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考 虑。 在国外,专业的金融机构会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和人均寿命变化情况,确定一个合理的养老金给 付期限,一般为20年,根据这个年限确定养老金给付金额。如果客户在给付期内过世,则继续付给其子女 等继承人;如果客户生存时间超过给付期限,则给付直至其身故。 此外,还要建立一些公益性的中介机构,为“以房养老”市场提供配套的专业化服务,以保证市场的 公正、公平。郝演苏介绍,在发达国家,按揭养老有成熟的运作方式。比如在房产评估环节,有中立的权 威专业评估机构负责房屋价值的评估,既能照顾到老人的利益,也能保证金融机构的合理收益,而我国目 前这些方面都比较缺乏,未来需要加大配套机构建设。 |